近年来,赴美做生意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遭到美国企业恶意拖欠债务的也随之增加。美国网络电视台和美中资产管理公司6月30日共同宣布,将为此合开一个“中美追债”频道,帮助不熟悉美国法律的中国企业讨回“血汗钱”。
不懂美国法律 中国企业被拖欠上百亿
美国网络电视台是由一批爱国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和美国友好人士共同创办的美国第一家中英双语网络电视台。美中资产管理公司则是一家中美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主要由华裔商业人士组成,公司主营业务是帮助中国企业追债,承接“法律”和“经济”及出口收帐管理业务。
人们不禁好奇,两家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怎么就会走到一起,干起为中国企业讨债的行当呢?记者为此联系了美中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刘海善。刘海善现在的身份是“中美追债”频道主办者之一、美国破产案委员会主席。在谈到合开这个频道的初衷时,学法律出身的刘海善感慨万千。
“作为美国破产案委员会的主席,我经常接触各色各样的债务人,其中有不少案子是关于中国企业的,被拖欠欠款从数十万美元到数百万美元不等。”刘海善告诉记者,“不过,有大量坏债仅仅是因为中方企业对美国法律不熟悉,不懂得如何讨债所致。”
据中国商务部出口坏账研究处今年4月公布的资料显示,去年在中国对美国出超的2200亿美元货款中,约有5%的坏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0.25%~0.5%。依此推算,2005年的坏债数额可达110亿美元,按每家公司平均坏债20万美元算,涉及坏债公司就达55000家。
刘海善还告诉记者,目前许多中国企业没有核查美国企业信用状况的意识,更不懂得用美国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在美国,破产企业的债权人可以获得免费法律服务,而很多中国企业不知道,结果因为害怕美国律师每小时300美元的收费而吃“哑巴亏”。
7月开播 “追债频道”是个创举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海善认为集合专业的美国律师团来帮助中国企业追回坏债势在必行。刘海善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美国网络电视总裁杨皓的支持。杨皓表示,在中美追债业务方面,中英双语的美国网络电视可利用其特有的视频优势,让中方企业代表在中国任何地方能够直接与美方律师面对面沟通。
“在信息汇集等方面,包括美国法院所发布的网上公告亦可在‘中美追债’频道上合法披露。”杨皓还称通过网络开设这一频道是“自电视和电脑发明以来,媒体业从未有过的创举”。
刘海善透露,“中美追债”频道计划在7月份正式运营,因目前后期准备工作仍在继续,所以还难以确定开播具体日期,但6月30日的记者招待会全程转播也算开播的首个节目。目前计划中的第二个节目将是对所有加盟律师楼具体情况的记录介绍,第三个节目将是一次视频会议的转播。
讨债是项“技术活” 律师团队个个是高手
在美国,专业追债是一项高难度的法律服务领域,非一般律师可以胜任,而美国的专业追债律师大多奉行“先收费、后诉讼、再抽成”的惯例,这对已有惨重坏债损失的中国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为使中方企业真正放心让美国律师打官司,刘海善特别强调:他所领导的团队中所有参与的美国律师在对中方提出的案件进行全面评估之后,一旦接案,美方律师将先垫付所有法律诉讼费用,真正做到“不成功,完全不收费”。成功后,一般会根据追讨的难度进行30%?50%的债务总额提成。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发现,加入此项业务的美国律师都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一是至少具备10年以上的专业讨债经验,对中国态度友好,有一定的正义感;二是他们都具有相当的资本,有能力事先投入自己的时间和资金,三是他们精通商业、商法诉讼的各个领域。
到目前为止,已有6家律师事务所的10多位知名美国讨债律师加入律师团,包括OLSHAN等律师事务所的代表艾达姆、斯蒂文等,其中格雷先生在追债行业已有超过30年的经验。
在未来的追债业务中,根据美方不同的欠债额,受理方将安排美国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律师事务所,帮助中国企业追债,以降低办案成本,提高追债效率。同时,在国内,北京的邦兴阳和上海联合事务所也加入到了这个庞大的律师团队里来了。
又至年关。在中国企业逐步走向全球化的征程中,其债务链条也已延伸到世界各地。但他们年终的账房盘点对中国企业是一个警醒:出口一个10美元的芭比娃娃,留给国内的利润只有0.3美元;出口一个79美元的MP3,利润只有1.5美元……
在中国对外贸易“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出口企业异常惨烈的竞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获得海外客户的订单,往往忽视了信用风险控制,由此导致大量海外账款无法收回。
一线调查
追击“洋老赖
“佣金为追回欠款总额的45%,”高山“啪”地一声把追债委托书扔在办公桌上,一脸无奈地说,“总好过一分钱都收不回来,是吧?”
2007年1月的一天,本报记者在高山出示的追债委托书上看到,他委托的追债者是美中资产管理公司――一家在美国注册的从事商账追收业务的公司。双方在委托书中约定,欠款被追回前,高山不必支付任何费用;追债成功后,高须支付追回欠款总额的45%作为佣金。
高是天津某国营针织服装出口公司的总经理,从2004年8月开始,他一直在向美国CNJ贸易公司(简称美国CNJ)追讨被拖欠的65万美元货款,但迄今仍未追回分文。“2005年才知道美国CNJ已经注销了,公司老板也不知道去向。”高山说。
债务远隔重洋,跨国追讨困难重重,无计可施的中国企业纷纷求助于商账追收机构。“目前中国企业委托我们代理的美国讨债官司已有30多个,债务总额将近1000万美元。” 美中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刘海善告诉本报记者,今年3月初,他们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美追债论坛,届时将联合更多的国内企业合力美国追债。
遭遇美国骗子公司
据高山介绍,2002年,他们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在美国的一次展会上和美国CNJ签了一笔订单,此后,双方便开始了生意上的往来。“美国CNJ每次的订单都不大,付款都很及时。” 高山说,双方陆陆续续合作了一年,相互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
但是,美国CNJ公司后来的一笔高达85万美元的订单却让高山的公司吃了苦头。
高山回忆说:“2003年11月,公司收到美国CNJ开立的信用证后,发现条件之一是由他们自己提单,当时我们就提出要修改信用证,提单要全部交银行。但美国CNJ总以各种理由一直拖着未做修改,加上那位副总经理认为之前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坚持先发货给美国CNJ,于是我们分5批将85万美元的货物全部发了出去。”
据上海某外贸公司的一位业务员介绍说,跟单信用证操作的一般流程是:卖方收到信用证后将货物装船,取得由船主签发的单据(提单、发票等);卖方将单据交给指定银行(非开证行将单据寄送开证行);开证行按照信用证审核单据无误后付款给卖方;买方付款后获得单据,凭单取货。“先发货后付款,卖方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上述业务员表示。
果然,美国CNJ在结算了20万美元货款后,便以种种理由拖延余下的65万美元。“2004年,我们派人去美国CNJ催款,他们以‘和上家还没结算’为由拒绝还款。”高山说。
2005年,高山分别委托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帮他追债,高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得到的反馈令他颇为吃惊,美国CNJ卷入了三起经济纠纷,公司在停业一段时间后被注销了。
2006年10月,高山通过网络了解到美中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的美国追债业务,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络上了刘海善。一个月后,美中资产管理公司传来的消息令高山喜出望外,通过美国CNJ的上家美国PSTEX集团公司,刘海善找到了已经改头换面、易地经营的美国CNJ公司,并将之起诉到了美国的法庭。
追债商业链
“成立追债公司纯属偶然。” 曾是华东政法学院教师的刘海善告诉本报记者,他在美国做生意期间,发现一些美国公司利用中国企业不熟悉美国法律的弱点,钻法律的空子,蓄意逃避应支付给中国企业的货款。
2006年4月,美国接连爆出了3起标的均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破产案,每起案件的债权人都有中国企业,这触发了刘海善代理越洋追债的念头。不久,刘便设立了美中资产管理公司,邀请美国律师事务所一起组建中美追债律师团。
据悉,中美追债律师团已吸引了美国6家律师事务所加入,目前只接受标的10万美元以上的追债委托。为了合理配置资源,他们将根据债务的多少和案情的复杂程度,由不同规模的律师事务所来受理追债案。
专家指出,由于中美两国之间目前还没有在债务追讨方面签订相互认可和制约的司法行政协议书,因此,如果中国企业在国内起诉美国欠款企业并胜诉,其结果并不会被美国的法院认可。中美两国的经济仲裁委员会曾签署过相互认可和制约的外国仲裁条约,但中国仲裁机构的裁定,仍需委托美国律师在美申请生效或强制执行。“美国律师的费用高达350美元~400美元/小时。这么高昂的费用是国内追债企业无法承受的。” 刘海善说。
“为了打消中国企业的顾虑,我们采用不成功不收费的模式。” 刘海善说,一旦接案,在美国的调查、起诉等所有前期费用全部由律师垫付,国内企业只有在欠款被追回的情况下才需要按约定的比例支付佣金。佣金的比例通常是追回欠款总额的30%~50%。
目前,中美追债律师团正在开打的美国追债官司有30多桩,委托方全是国内的出口企业,债务总额将近1000万美元。
“跨国追债是一块肥肉,利润很大。”刘海善并不讳言通过帮助中国企业追债,他今后可能获得巨大收益,不过,眼下他要考虑的并不是分享收益,而是如何尽快扩大业务规模。
1月30日,刘海善在美国致电本报记者说,美中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浦东分会合作,会同上海、北京等地的律师事务所,组建中国出口美国企业法律保障同盟,将为更多的对美出口企业提供美国追债服务。
联手追击“洋老赖”
如果追回了65万美元欠款,仅佣金就要付出29万多美元。尽管代价不菲,高山仍要做这单看来并不划算的“讨债生意”,“追不回来只能作挂账处理,通过追债公司如能追回一半也行。”
高山的遭遇并不是孤例,海外欠款难以回收一直是困扰国内企业的难题。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指出,国内企业最早集中反映海外坏账问题是在1991年,“当年我们和美国征信机构邓白氏公司召开了一次‘国际商账追收研讨会’,会后接到了国内企业100多个海外追款委托。”
美中贸易专家何伟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海外追债成功率比较低,一方面是不熟悉国外的法律,另一方面是因为单个企业追债的力度有限。何曾于1997年~2003年先后任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商务参赞,他建议国内企业通过专业商账追收机构联合起来追讨海外账款。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士指出,他们在受理的海外欠款案件中,发现过多起国内不同地区的几家出口企业被同一个境外买家恶意拖欠货款,表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些美国公司的行骗手段简直可以编一本骗术大全。” 刘海善说,骗子公司常用的手段主要有3种:先下小订单并及时付款获得国内企业的信任,再下大订单骗取国内企业先发货后付款;利用中国企业不熟悉美国法律条款的弱点,钻法律漏洞侵占货物;设立空壳公司,骗取中国公司的货物。
“目前很多企业并不重视海外追债,宁愿吃哑巴亏。” 刘海善说。
刘的担忧不无道理。今年3月初将在上海举行的“中美追债论坛”,原本是定于2006年11月在华东政法学院举行的,据负责该论坛会务问题咨询的林智宇说,论坛被推迟的原因是美国方面的律师行程没有协调好。
“律师行程问题是一个方面,推迟会期也是无奈之举,原计划有100家企业参加,但当时只有18家报名,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 刘海善说。
访谈
借助出口信用保险避险
访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中国外贸企业的坏账情况如何?
韩家平:以前外贸以国有企业为主,现在外贸出口量主要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完成的。外资企业的信用管理相对完善,民营企业出现坏账问题后调整得很快,处理的效率也比较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在逐步提高。
前些年我们有个调查,国内企业的外贸坏账率为3%~5%,个别的企业超过5%甚至高达30%,现在国内企业的坏账率应该是在逐渐下降的,估计在1%到2%之间。
《中国经营报》:国外企业也有商账追收问题,他们的坏账率是多少?
韩家平:国外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坏账率比较低。美国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在0.25%~0.5%之间,国内管理得好的企业,也能达到这个水平比例甚至更低。但什么样的账算坏账,国内和国外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国外企业最宽的规定是逾期两年就算坏账,最严的超过半年没有收回的就算是坏账。而许多国内企业的标准是,只要没有司法上的认定(如欠款企业破产),欠款就一直在应收账上挂着,不作为坏账处理。
《中国经营报》:现在出口竞争很激烈,有的企业担心控制太严会失去客户,迁就客户却有风险。出口企业应如何规避风险?
韩家平:目前许多国内企业因为竞争激烈而会赊销,或远期结算。不赊销可能要失去市场和客户,赊销则可能会产生拖欠、坏账。出口企业一方面要设定合理的销售额,另一方面要把风险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要根据实际状况确定最佳的赊销规模、应收账款规模。
国内出口企业应尽量绕开代理商和国外企业直接合作,如果不得不和代理商合作,要根据他们的实力控制出口规模,不能过度授信。
更稳妥的办法是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促进出口、投资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为出口企业提供收汇保障、融资便利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一旦投保企业货款无法回收,可获得保险机构的赔付。
透视
被恶意欠款源于自身管理不善
本报记者 宁华北京报道 中国企业在海外究竟有多少应收账款?这的确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政府管理部门公布过这方面的官方权威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比较权威。根据商品出口后的外汇核销记录,就可以推算出有多少货款没有收回来,但外汇管理局从没公布过这方面的数据。”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告诉本报记者,业内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海外应收账款累计有1000亿美元。
专家们分析说,中国企业大部分海外欠款是企业自身管理原因造成的。
海外应收账款究竟有多少?
“1000亿美元海外应收账款”最早于2004年10月提出。当时第一届国际信用风险管理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美国金融信用和国际商业协会、美国ABC公司以及商务部研究院的专家在会上提出了这个数据。
“这个数据是根据国内企业的坏账率和外经贸业务规模推算出来的。” 韩家平说,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对数千家出口企业所做的调查,当时我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坏账率约为5%。
1978年至2004年,我国出口总额为34977.2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约占45%,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约占55%。加工贸易产生海外应收账款的可能性较小,而一般贸易按照5%的坏账率推算,坏账约有780多亿美元。
考虑到尚处在合理回收期内(尚未到期和过期时间较短,绝大部分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也有一定的额度,估计有2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不到一个月的一般贸易出口额),再加上进口、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对外投资等其他外贸业务中的坏账,推算出我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规模在1000亿美元左右。
国企是被欠款主体?
1000亿美元海外应收账款!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国内企业由此损失的利息也是个不小数字。那么,谁是千亿美元海外欠款的最大受害者?
美中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刘海善认为,尽管没有具体的数据,但国有企业的坏账率相对较高,应该是海外欠款的主要对象。
“在国有企业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很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人员更替时,由于继任者担心逾期账款追不回而变为坏账,影响其政绩,宁愿继续作为应收账款挂在账上而不愿积极追收。”韩家平说。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认为,国有出口企业海外坏账成因与我国以往的创汇需求有关。在我国外汇短缺时期,外贸的指导方针是“千方百计、不惜代价扩大出口创汇”。以前的外贸主体是国有外贸公司,这些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政策性进出口和创汇任务,为完成出口创汇指标,往往不顾风险大量接受订单,导致大量海外坏账。
商务部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1999年10月15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中国银行转移给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总额高达2674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是由外经贸企业的海外欠款转变来的。这笔约折合335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是中国银行1996年之前放出并在1999年之前形成的呆账和呆滞贷款的不良债权。当时,中国银行的主要放贷对象是国有外贸企业。
不过,韩家平认为,随着外贸主体多元化,以往以国有出口企业为主的外贸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2/3的外贸出口量主要是由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完成。
须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商务部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国内出口企业真正因为销售问题(产品质量或违约)和收款问题(买方无力偿还或破产)而形成的呆坏账水平大约在2.5%左右,大部分海外欠款是企业自身管理原因造成的。
中国出口企业坏账率高企的最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在很多国内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信用管理环节被分散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去管,没有形成体系,与整个外贸流程脱节,账款催收的效果不佳。
韩家平认为,国际贸易中发生的账款拖欠问题一部分是恶意欠款,但大多数情况下,海外公司一开始并不是想存心拖欠,而是看到中国公司在管理方面有空子可钻才逐步产生恶意。对于管理严谨、催款及时的中国供货商,海外公司会表示出良好的信用;而对于管理不够专业,不施加催款压力的国内供货商,海外公司的信用表现就差。时间长了,国内企业没有对欠款行为采取有力的措施,海外公司的还款意愿就会越来越低,最后甚至根本就不想还。
国外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重视信用管理,注重通过第三方机构做信用调查,而国内企业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如通过与客户的谈判,或看对方的资质文件了解资信状况。目前国内征信机构接受的85%的委托仍然是外资企业调查中国企业的资信状况;10%的委托是国内的外贸企业、信用保险公司调查海